国内统一刊号:CN54-0015 昌都报社出版地址: 西藏昌都西路24号电话:0895-4823845传真: 0895-4822257






2025年11月07日

昌都洛隆县卓玛朗错曲获评国家级幸福河湖

图为施工前的卓玛朗错曲。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晓江 邱赵胤

近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昌都市洛隆县卓玛朗错曲成功获评2025年度全区唯一国家级幸福河湖。目前,该项目已正式开工,各项建设工作多点发力、协同推进,为昌都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动能。

高位谋划,实现重大突破

为推动卓玛朗错曲创建国家级幸福河湖,昌都市委高位谋划,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严格对标国家相关建设标准与指南,将其纳入《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并确立“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目标。

昌都市委积极对接、精准施策,经过不懈努力,项目成功通过国家级幸福河湖竞争性立项。2025年4月,该项目获水利部办公厅正式批复,这一成果实现了昌都在该领域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昌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生态优先,守护绿色家园

在项目建设中,生态优先理念贯穿全程。工程广泛采用格宾石笼护脚结构,这种结构不仅稳固,而且选用当地石材,大大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同时,通过地形整理、柔性护岸等措施,恢复了河道自然曲线与水陆生态交互功能,让卓玛朗错曲重新焕发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在施工环节,项目团队实行分区作业、围堰导流,最大程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采取降尘措施,避免扬尘污染;施工废水进行回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生活垃圾集中清运,确保施工区域环境整洁。这些措施的实施,最大限度降低了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守护了当地的绿色家园。

人文融合,提升群众参与

除了注重生态保护,项目还深度融合人文元素。挖掘沿河藏族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及涉水传说,打造了滨水绿道、居民休闲空间、水情教育文化广场等节点,让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为了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参与度,项目开展了“护河志愿行”“水文化课堂”等活动。这些活动吸引了众多当地群众的参与,让他们更加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了他们保护河湖的意识。通过这些活动,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同保护河湖的良好氛围。

高效推进,建设成果显著

当前,项目建设正高效推进。县城段堤岸完善工程全面铺开,施工人员们争分夺秒,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上游段左右岸分别推进框格梁施工、锚杆钻孔注浆与埋石砼拆模、毛石挡墙砌筑等工作,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下游段实现“左右并进”施工,施工效率大幅提高。

在自然岸线保护方面,朗错村至县城段完成格宾石笼护脚5.37公里,博孜曲硕督镇段完成1.42公里。这些工作的完成,有效保护了当地的自然岸线,维护了生态平衡。

同时,智慧水利建设也同步启动。雨量、水位、流量、水质监测设备及视频监控系统进入定制采购阶段,将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水利感知网络。这一网络的建成,将为卓玛朗错曲的管理和保护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数据支持。

组织保障,筑牢安全防线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组织管理与安全保障工作也十分到位。项目现场投入145名管理及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实行全天候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调配挖机、推土机、钻机等专业设备60余台(套),保障了施工进度。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项目建立了“日巡查、周通报”机制,开展安全检查20余次,设置警示标识50余处、配备应急物资150余套。这些措施为后续建设的顺利推进筑牢了坚实防线,保障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项目的顺利进行。

卓玛朗错曲获评国家级幸福河湖并高效推进建设,是昌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随着项目的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卓玛朗错曲将成为昌都的一张亮丽名片,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