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邱赵胤)9月的八闽大地,暑气初散,秋意尚浅,而跨越山海的情谊已在闽昌两地间悄然升温。不久前,昌都市“藏东明珠”教师合唱团远赴福建,亮相2025年海峡两岸(平潭)合唱交流音乐会,以音乐为纽带串联起闽藏情谊,用歌声书写两岸文化交融与民族团结的动人篇章。
两岸同歌 奏响民族和声
9月20日晚,2025年海峡两岸(平潭)合唱交流音乐会在平潭拉开帷幕。这场由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主办、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协办的音乐盛会,以“是爱把希望打开”为主题,汇聚了中国台湾台北十六合唱团、平潭蓝眼泪合唱团等两岸优秀团体。
首次登上福建舞台的昌都市“藏东明珠”教师合唱团,作为藏东文化的使者,倾情献上《心中的昌都》《去三江,我心飞翔》等极具藏族特色的曲目。天籁般的歌声承载着藏东大地的风情与底蕴,将雪山草原的辽阔、三江奔流的灵动娓娓道来,台下掌声雷动,两岸同胞在旋律中真切触摸到藏东文化的独特魅力。
音乐会现场,两岸合唱团轮番登台,经典曲目与原创新作交相辉映,尽显中华合唱艺术的多元风采。当音乐会步入尾声,“藏东明珠”教师合唱团与中国台湾台北十六合唱团、平潭蓝眼泪合唱团等五大团体联袂唱响《阿里山的姑娘》《歌声与微笑》。熟悉的旋律跨越海峡,交融的歌声升华情谊,将整场活动的气氛推向高潮,也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在音符中深深扎根。
据悉,为呈现最佳演出效果,昌都市“藏东明珠”教师合唱团特别邀请中国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群众合唱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康宇丹担任艺术指导。经过反复排练与精心打磨,团员们的演唱技巧与艺术水准显著提升,用最真挚的歌声完成了这场跨越千里的文化对话。
这支由昌都市各学校音乐教育工作者组成的合唱团,始终以音乐为桥,将藏东风土人情与民族文化精髓融入演唱,成为藏东文化传播的鲜活载体。
闽昌共话 搭建美育桥梁
歌声未歇,心意相传。平潭的合唱余韵未散,文化交流的步履再次启程。昌都市“藏东明珠”教师合唱团带着两岸同胞的情谊与藏东文化的温度,转赴校园,将交流的舞台从海峡之畔延伸至美育课堂。
21日上午,合唱团一行转赴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围绕“跨越山海 共话美育”主题开展交流活动。福建省第十一批援藏干部,昌都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谢秋运,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卢小松等双方代表出席,为这场跨越3000公里的教育文化交流拉开序幕。
交流活动中,两地师生以歌会友,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艺术对话。昌都市“藏东明珠”教师合唱团将藏族传统音乐与现代合唱艺术的巧妙融合,既展现了民族文化的浓郁韵味,更传递出昌都教育工作者的民族风采。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合唱团则献上原创歌曲《高海拔的精神气度》——这首由福建作家贞尧仔以援藏故事与西藏发展变迁为背景作词,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教授王晓勇谱曲的作品,以“需要就是信任,信任就是责任”的深情唱词,礼赞援藏精神,歌颂民族团结。
“这是民族音乐与现代审美的创新融合。”王晓勇教授在随后的“微课”中评价。
这场交流背后,是闽昌两地延续三十余年的深厚缘分。上世纪90年代,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之一的福建地质学校的13名应届毕业生响应号召奔赴西藏,如今仍有6人坚守高原,成为援藏战略的践行者。多年来,学校持续招收西藏学子,以优质教育资源助力他们成长。从昔日的单向帮扶到今日的双向交流,从教育支援到文化交融,闽昌两地的情谊在一次次携手共进中不断升温。
歌声穿越山海,情谊跨越海峡,闽藏两地与两岸同胞在文化的碰撞与共鸣中,共同书写着民族团结与文化繁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