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融媒记者 多吉次仁 仁增罗布 西巴旺姆 尼玛吉 邱赵胤
昌都,地处横断山脉腹心,是一片雪域秘境。这里山水壮丽,却因平均海拔3500米,地势险峻、高寒缺氧,长期面临发展难题。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开启了对口支援西藏的篇章。30年来,一批批援藏干部人才跨越山海,奔赴雪域高原,与昌都各族群众携手,开启了深情援助之旅。
津医援藏:
硬件升级与人才培育双轮驱动
藏东初秋的夜晚,昌都市藏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灯火通明。刚结束工作的天津市第十批援藏医生、ICU 副主任孙贺元并未急于离开,他俯身耐心指导当地护士巡检设备。这样的“额外工作”,对他而言已是日常。“确保设备运转正常,是ICU守护生命的底线。”他的话语,真切映照出天津援藏医疗团队的初心。
2024年3月,孙贺元初到昌都时,藏医院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ICU。在津昌两地协同努力下,从方案精心制定、设备精准采购到流程规范完善,仅用3个月,一座崭新的现代化ICU便建成投用。这一变化,只是天津医疗援藏成效的一个缩影。
30年来,天津始终将医疗援藏作为民生重点。“十三五”至“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近3亿元援藏资金,实施115项市、县、乡三级医疗基建项目,推动昌都医疗硬件实现“从弱到强”的转变。步入“十四五”,天津聚焦高质量发展,投入3000万元推进昌都市藏医院“三甲提质改造”,补齐手术室、产科等硬件短板;斥资近1900万元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构建起以昌都市藏医院为中心,辐射卡若区、丁青县、江达县、贡觉县等多县(区)的智慧医疗服务网络,并联通天津多家三甲医院,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来自渤海之滨的优质诊疗服务。
“天津医疗援藏,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和设备,更带来了发展的‘加速度’。”天津市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队员、昌都市藏医院院长郑向前感慨地说,“过去我们短板突出,很多重症患者不得不辗转区外就医;如今三甲提质改造项目补齐了手术室、ICU、产科和消毒供应中心的硬件短板,极大提升了当地群众的就医获得感。”
在推动医疗硬件“蝶变”的同时,天津援藏医疗队更着眼于“长远发展”,加强两地医疗资源共享和本地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截至2024年底,已有549名医务工作者支援昌都,共结成154对“师带徒”关系,累计培训本地医务人员 7100人次,为昌都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渝医援藏:
组团帮扶助力医院全面跃升
在昌都市人民医院儿科病房,时常能看到温情一幕。重庆援藏医生刘维勤每天带领当地医护人员查房,一边询问患儿病情,一边毫无保留地传授诊疗经验给身边的“徒弟”。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在西藏建立的第一所人民医院,儿科曾是制约昌都市人民医院发展的薄弱环节。为破解这一瓶颈,重庆援藏专家主动作为,整合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放射科等科室资源,构建起针对儿童重症及高危新生儿疾病的快速诊疗体系。2020年3月,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正式成立,科间急诊绿色救治通道同步完善,为高原患儿筑起了“生命防线”。
“通过技术引进与专业设备更新,我们显著提升了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危重症的救治护理水平。”昌都市人民医院儿科医生徐文鸽感慨道。同时,依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以院包科”帮扶机制,科室常年有2名以上专家驻守,还能通过远程会诊破解疑难病例。
自2017年起,依托“以院包科”模式,重庆市11家医院“一对一”指导昌都市人民医院11个重点科室建设,将其纳入重医附一院医联体成员。院领导带队现场指导、远程视频培训、医师手把手“传帮带”等立体式培训模式,让临床技能快速下沉,医院新生儿、孕产妇的诊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从单一科室突破到全院能力跃升,重庆“组团式”援藏的力量持续释放。昌都市人民医院已逐步建成国家级创伤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以及自治区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同时,西藏自治区第一座高原临床药理学联合重点实验室在此落地,医院儿科成功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骨科、神经外科、妇产科也跻身昌都市临床重点专科行列,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2024年,我院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2025年,顺利通过国家三级甲等医院评审!”重庆市第十批“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昌都市人民医院院长朱宇熹兴奋地说。
闽教援藏:
数字赋能推动教育改革创新
对口援藏30年来,天津市、重庆市、福建省一批批优秀教育人才奔赴昌都,紧扣“支持一所学校、示范一个地区”的目标,开启了“组团式”教育援藏之旅。
走进昌都市第三初级中学的教育援藏示范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气象扑面而来。曾经传统的课堂模式已悄然转变,学生成为课堂主角,他们精彩的表现赢得听课老师阵阵掌声。这一变化背后,离不开福建援藏教师的辛勤付出。“福建省第三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进驻惠民班后,与师生深入交流、开展教学调研,结合本地学情,探索出以提升学生学科综合素养为目的的教学改革路径。”校长宋元礼说,这场改革为学校教育发展注入了关键动力。
教育援藏凝聚着众人智慧。福建援藏教师秉承“品牌推动、亮点凸显”原则,打造“闽昌名师工作室”,创新推出“云课堂”“云教研”,打破地域限制,让昌都师生高效链接先进教育理念,成为数字赋能教育援藏的典范。
“‘闽昌名师工作室’以福建教育学院、福建省教科所、福建省普通教育教研室为桥梁,深化两地交流。”昌都市教育局副局长、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教育组组长陈鹏程介绍,工作室不仅组织昌都骨干教师赴闽深造、跟岗观摩,还邀请福建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线上线下参与教研讲座,累计辐射昌都师生超1.5万人次,让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动起来、传下去”。
多方援藏:
共绘藏东发展壮美画卷
30年来,先后有11个省市和12家企业倾情援藏,先后选派10批次1900多名优秀干部人才、3500余名计划外短期干部人才奔赴昌都。他们以坚韧的意志、无私的奉献,与各族干部群众同甘共苦、并肩战斗,推动昌都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如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特别是对口援藏省市及企业的无私援助下,昌都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锚定“一切向东,建设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市”工作目标,藏东大地正徐徐展开朝气蓬勃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