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硕督镇依托“市统筹、县调度、乡登记、村组织”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将以工代赈项目作为带动群众增收、补齐镇村基础设施短板的重要抓手,通过精准对接需求、高效统筹资源,推动项目扎实落地、群众积极参与,持续释放民生效益。
乡级登记“精准画像”
架起需求项目连心桥
“家里有两个壮劳力,想在附近找活干,既能照顾老人又能挣钱。”这是硕督镇务工需求登记中村民的普遍心声。镇经发办、农牧办以此为出发点,逐村开展两类信息登记:一方面聚焦全镇1116户家庭,统计具备劳动能力人员的数量、技能特长及务工意愿,建立《务工需求台账》;另一方面收集“灌溉渠老化”“通组路泥泞”等群众急难问题,梳理出小型水利修缮、村内道路改造等项目清单。结合市级申报方向,镇里精准筛选出“孜普卡村灌溉水渠”“荣雄村斯隆自然村新建蓄水池”等6个项目,可吸纳965名当地劳动力就近就业,精准回应群众期盼。
联动调度“攥指成拳”
推动项目高效落地
项目确定后,硕督镇主动衔接县级调度专班,凝聚上下合力。一方面依据务工需求台账提交用工建议名单;另一方面上报项目细节,邀请县发改局、水利局、交通局等部门现场指导施工标准。同时,村“两委”逐户通知符合条件群众报名,通过“村民代表评议+公开公示”确定务工人员,保障公平公正。目前,6个项目已陆续开工,965名群众顺利上岗,累计发放劳务报酬超320万元。
村级组织“全程护航”
群众变身项目主人翁
项目实施中,村“两委”主动履职:每日登记务工人员出勤情况并反馈镇经发办,确保考勤精准;组织村民成立“质量监督小组”,全程参与现场监督;定期召开议事会,通报项目进展和劳务报酬发放情况,让群众“看得明白、干得放心”。
下一步,硕督镇将持续深化四级联动机制,紧盯项目进度与劳务报酬发放,让以工代赈既“赈”出就业岗位,又“赈”出乡村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