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清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这为新时代红色文化相关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今年3月,昌都市委书记庄劲松在昌都市委党校调研时提出,要将昌都打造成为“红色教育基地”。在此背景下,7月11日至20日,“2025年昌都市党校系统管理干部及师资培训班”前往沂蒙干部学院开展培训,并与沂蒙干部学院相关部门领导,就现场教学基地的“沂蒙模式”及昌都红色教育基地建设中的痛点、难点进行了深入交流座谈。此次学习交流为昌都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与思路,对推动昌都红色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刻把握沂蒙精神的时代内涵与昌都红色基因的内在联系
(一)沂蒙精神的核心要义与时代价值
沂蒙精神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核心是“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本质特征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这一精神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沂蒙精神所蕴含的人民至上、团结奋斗、艰苦奋斗等品质,依然是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服务人民的强大精神动力,具有极高的时代价值。
(二)昌都红色精神的独特价值
昌都作为西藏第一个解放的地方,孕育了独具特色的红色精神。1950年昌都战役的胜利,被刘少奇同志誉为“解放西藏的淮海战役”,广大藏族僧俗群众积极支援前线,展现出与沂蒙精神高度契合的军民团结力量。同时,昌都是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的重要发源地,这些精神财富共同构成了昌都独特的红色基因,是昌都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精神支撑。
二、昌都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建设的现实基础
(一)丰富的红色资源基础
昌都拥有重要历史和革命文物点59处,涵盖战役遗址、烈士陵园、代表性建筑等类别。这些红色资源见证了昌都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新时代的发展历程,是开展党性教育的宝贵教材,为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初步形成的工作体系
近年来,昌都市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传承工作,已建成昌都市革命历史博物馆、昌都战役主题馆、昌都市革命烈士纪念馆、昌都解放纪念碑以及昌都市烈士陵园等多处纪念场所。通过丰富的文物、文献资料和多媒体手段,生动展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此外,昌都还创作了《铸魂达玛拉》《丹达魂》等红色文艺作品,推动了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使红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三、借鉴沂蒙模式建设昌都红色教育基地的实践路径
(一)深化内涵挖掘,筑牢教育根基
1.系统梳理红色档案。组织专业团队,全面收集整理红色历史档案、文献资料,深入挖掘昌都战役遗址、怒江大桥遗址等红色遗迹的历史价值,为红色教育提供坚实的史料支撑。
2.开发特色课程资源。将十八军老战士及其后代、当地居民的亲身经历转化为教学素材,开发《昌都解放亲历者口述史》等特色课程,让学员能更直观地感受历史。
3.打造精品教学案例。深入挖掘昌都解放后建设的第一所学校、第一家人民医院等背后的故事,打造“红色印记·昌都记忆”系列教学案例,以小见大,展现昌都红色历史的丰富内涵。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育实效
1.构建沉浸式教学体系。借鉴沂蒙干部学院经验,运用VR/AR技术打造沉浸式教学体验,在一些红色现场教学点推出“穿越时空的对话”互动项目,让学员身临其境感受历史,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2.打造“红色+”研学线路。开发“重走十八军进藏路”研学旅游线路,将红色教育与昌都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产业发展等相结合,让学员在实践中感悟革命精神与现代文明发展的融合,拓展红色教育的外延。
3.构建“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创新“理论讲解+情景模拟+实地体验”教学模式,在昌都战役遗址开展“假如我是支前群众”情景教学,或让学员扮演昌都战役中的十八军将领、战士,重现战役场景,增强教学的代入感和体验感。
(三)注重特色师资,提升教育质量
1.打造“红色导师”团队。邀请昌都战役英雄后代担任兼职教师,组建“红色基因传承讲师团”,通过他们讲述前辈亲历的红色故事,让教学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2.建立师资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教师赴内地红色革命圣地培训,学习“红色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3.开展“红色课堂”竞赛。举办“传承红色基因”教学比赛活动,激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相互交流学习,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四)强化融合发展,彰显教育价值
1.创建全域红色旅游示范区。学习借鉴临沂文旅发展思路“以红带绿,以绿映红,红绿接蓝,古今辉映”,以“红色昌都·振兴奋进”为主题,打造集红色教育、文化体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实现红色教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2.开发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红色昌都”系列文创产品,开发红色主题研学旅行课程,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红色教育与地方发展的良性互动。
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治引领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纳入市委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的正确方向。
(二)加大政策支持
制定《昌都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设立红色教育专项经费,为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完善红色遗址保护利用机制,为红色教育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完善考评机制
建立红色教育基地建设评估体系,将红色教育纳入干部培训必修课,将红色资源开发纳入文旅产业发展规划,定期开展考核评估,以评促建,确保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沂蒙精神为昌都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宝贵借鉴。昌都应以此为引领,从加强顶层设计入手,精准找准职能定位,清晰明确发展思路,科学优化教学布局,深度挖掘红色内涵,积极创新教育模式,持续加强师资建设,推动红色教育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红色教育基地建设质量,让昌都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昌都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作者系中共昌都市委员会党校四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