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昌都市首届“红色昌都·振兴奋进”活动市级决赛的赛场上,洛隆县孜托镇17余名参赛选手以匠心巧思和奋进之姿,在7大类33个竞赛项目中斩获5项大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乡镇干部群众赓续红色血脉、实干振兴乡村的壮美画卷。
织韵匠心 非遗技艺编织红色画卷
在传统编织技能比赛现场,孜托镇加日扎村的编织能手格桑拉姆以一件名为《天安门》的作品惊艳全场。以非遗技艺为笔,以红色文化为魂,孜托镇参赛选手在传统编织领域展现独特匠心。将红色故事、革命精神融入经纬交错之间,用一针一线勾勒出对红色历史的深情回望,让非遗技艺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载体。从传统纹样到红色主题创作,既保留了非遗文化的原始韵味,又赋予其新时代的精神内涵,让非遗技艺在红色沃土上绽放出更璀璨的光彩,凭借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创意,在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最终荣获“织韵匠心”编织技能大赛二等奖的佳绩。
衣韵匠心 传统服饰焕发时代新姿
在服装制作技能比赛现场,孜托镇德康社区的布穷穷以一件《红色洛隆》主题藏装夺得衣韵匠心服装制作技能大赛一等奖。这位40岁的裁缝师傅,将昌都解放历史中的军民鱼水情元素融入设计:衣领处镶嵌着微型铜质“十八军进藏”浮雕,袖口用红黄两色丝线编织出“民族团结”字样,后背则以藏汉双语绣着“永远跟党走”以及帽子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logo。结合当代审美需求,在色彩搭配、图案设计、工艺改良上大胆突破,让传统服饰既保留民族特色,又符合时代审美。一袭一衫间,既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更是对时代精神的诠释,展现了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活力。
机械雄鹰 现代技能铸就产业脊梁
聚焦现代技能赛场上,孜托镇夏果村弟弟、古曲村巴登、夏果村色觉三名参赛选手以“技术赋能产业”为导向,在机械操作、焊工技能等项目中展现硬核实力。最终包揽一等奖2名和二等奖1名,他们将现代技术融入农业生产、乡村建设等实践,用精湛的机械操作技能提升产业效率,用创新的工艺理念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田间地头到生产车间,他们以“机械雄鹰”的姿态,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铸就了支撑乡村振兴的产业脊梁。 这场赛事,不仅是技能的较量,更是精神的绽放。孜托镇干部群众以“红色昌都”为底色,以“振兴奋进”为动力,在传统技艺的传承中坚守初心,在现代技能的突破中勇担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乡镇干部群众赓续红色血脉、实干振兴乡村的生动实践,为昌都高质量发展书写了属于基层的奋进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