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4-0015 昌都报社出版地址: 西藏昌都西路24号电话:0895-4823845传真: 0895-4822257






2025年08月26日

甲子巨变迎大庆 振兴奋进新时代

类乌齐县60年巨变步履不停

类乌齐县全景

这是类乌齐县新闻发布会现场。

昌都融媒记者 陈娜 群旦次仁 梁侠 梁湘楠 扎巴绕吉 邓珠泽仁

近日,“甲子巨变迎大庆 振兴奋进新时代”——昌都市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县(区)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类乌齐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顾宗庆向社会各界介绍了类乌齐县60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迁。

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民生基础显著改善

六十年来,类乌齐县经济跨越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1965年不足百万到2024年的突破二十亿大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至8.28亿元,财政收入5211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8814元、19767元。民生基础全面提升:地表水和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建成366个农村集中饮用水点,千人供水工程1处,百人以上供水工程251处,百人以下供水工程114处,全县6.3万农牧民实现安全饮水;国网主网全覆盖,行政村孤网用电成为历史,通电率、供电覆盖率均达100%;通车里程1654.185公里,乡镇通畅率、村(社)通达率100%,农村客运班线连接至各行政村;4G、5G基站分别达778座、380座,覆盖率为92.5%、78.4%。

民生短板持续补齐,公共服务均衡提质

六十年来,类乌齐县4071户20734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彻底消除。保障体系更完善:将80%以上财力用于“三保”支出,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缴费率均保持在99.5%以上,就业率年均超95%,“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公共服务更均衡:县人民医院创二级甲等,乡村卫生院、卫生室标准化改造完成,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超99%;便民服务大厅改造升级,设31个窗口,可办事项130余项,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教育文化提质:中学、小学在校率分别达99.55%、99.98%,义务教育巩固率超99.22%。文化建设更繁荣:44项非遗入各级名录,“最大规模的岭卓舞表演”创世界纪录,康巴花都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11个景点免费开放,2024年接待游客13.08万人次,收入4806.36万元。

社会环境和谐稳定,生态治理成效显著

六十年来,类乌齐县社会环境持续和谐。生态环境改善方面,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推进,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主要江河干流达国家Ⅲ类及以上标准,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95%;2018年紫曲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是昌都市第一个正式授牌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消除“无树村户单位”,森林覆盖率提至44.44%。基层治理强化方面,刑事案件大幅下降,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健全网格化社区治理机制,优化132个网格,配备5名专职1388名兼职网格员,群众安全感提升。民族团结巩固方面,落实民族团结“四大工程”“六项行动”,2023年创成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建成2家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人获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

在答记者问环节,顾宗庆详细介绍了类乌齐的地理位置和特色以及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独特之处。他表示,类乌齐地处西藏昌都市北部,县域面积6337.92平方公里,因山川风貌类似阿尔卑斯,被誉为“西藏小瑞士”。作为西藏首个同时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县,类乌齐生态优势突出,长毛岭国家级马鹿自然保护区、紫曲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机盎然,尽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景。全县自然风光得天独厚,11处景点全面开放,查杰玛大殿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以规模宏大、文物丰富著称,有“先到大昭寺,再到查杰玛”的美誉,以及2023年创建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康巴花都,其“雪山、花海、牧场、星空”融合的景致,成为游客追寻宁静的优选。人文方面,类乌齐居住着藏、汉、纳西等10多个民族共6.4万余人,全县人文风格以藏族特色为主,拥有44项非遗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