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4-0015 昌都报社出版地址: 西藏昌都西路24号电话:0895-4823845传真: 0895-4822257






2025年08月23日

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 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藏新篇章作出昌都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边疆地区一个都不能少。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昌都现代化实践,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嘎拉村全体村民重要回信精神,以“我们都是收信人”的政治自觉感恩奋进、勇毅前行,守正创新、真抓实干,以改革之力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和自治区党委工作安排,找准“一切向东”破题攻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西藏工作,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确定了西藏“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以王君正书记为班长的自治区党委模范践行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创造性地将“四件大事”具体化、载体化为“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战略目标,成功开创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始终心系三江、情牵昌都,先后4次莅临指导工作,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审视昌都在全国、全区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为昌都标定了努力把昌都建设成为副中心城市,塑造成为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藏东中心城市和核心增长极,打造成为西藏融入周边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和重要枢纽的“三个成为”总定位,谋划了具有昌都特点的现代化发展路子。昌都市委、市政府认真解题,跳出昌都看昌都、谋昌都,全面理清“昌都是什么、干什么、为什么、怎么干”等一系列基础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明确了“一切向东,建设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市”的工作目标。

“一切向东”是立足昌都、胸怀西藏、放眼全国、走向世界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三个成为”总定位的动力来源、工作方向、实践路径、基础保障,蕴含着深刻的政治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政治逻辑

东方是祖国首都北京的方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在的方向。昌都是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所辖的地级行政区,是西藏最早沐浴党恩的地方,是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坚持“一切向东”,就是心向党中央、心向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既是昌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也是包括昌都80万干部群众在内的西藏各族儿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历史逻辑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事实表明,基于独特的经济文化特征和发展需求,西藏在历史上自然形成了与中原地区日益紧密的联系并强烈呈现东向发展趋势,最终在元朝时期纳入中央政府管理。昌都因地缘优势,在西藏文明东向发展史中发挥着重要纽带作用。坚持“一切向东”,就是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积极顺应向内凝聚、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发展大趋势,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理论逻辑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是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的。党的二十大提出“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其丰富拓展为“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坚持“一切向东”,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学习,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真正发挥连接藏川滇青枢纽的区位优势。

实践逻辑

昌都是西藏东向发展的桥头堡,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综合考量昌都发展在全区承担的使命任务,为昌都标定了“三个成为”总定位,谋定了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三步走”步骤。坚持“一切向东”,就是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工作安排,发挥昌都区位优势,当好西藏改革开放探路尖兵,用昌都东向发展的先行先试、进位跃升为全区开放融合发展蓄势开路,打通西藏面向内陆开放大通道,担负起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使命,更好抢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主动承接澜湄国际合作的重大机遇,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引领示范”本质上是把昌都历来走在前、作引领的光荣传统继承发扬好,与最强者比拼、同最快者赛跑,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事事当先进、样样不落后,用在全区走在前、作示范的优异成绩捍卫“昌都是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的尊严和荣誉。“一切向东”是为了更好“引领示范”,实现“引领示范”必须做到“一切向东”,两者既互为因果又相互支撑。

二、鼓足奋勇争当“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先锋队、排头兵的勇气干劲,探索“引领示范”解题路径

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在推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效,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提出的“昌都在推进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中,要竞进争先、走在前列”的具体要求,坚持“赶考”和“补考”一起考、有没有与好不好同解决,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着力搭建为全区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做服务、做保障、做支撑的“四梁八柱”。

聚焦第一要求,在政治上向东

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做好昌都工作,关键在党。加强党的领导,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对党忠诚作为第一位要求,坚决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深学笃信、融会贯通,努力掌握蕴含其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统筹各领域党建工作,学习好运用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成效和经验,持续改进作风狠抓落实,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更好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进一步夯实党在昌都的执政根基,充分彰显昌都“身在祖国西南方、心向北京党中央”的政治态度。

扛牢第一责任,在交融上向东

坚持稳定是头等大事,把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工作主线,以更加主动、更加积极的姿态向东加强交流合作,有形有感有效推进“四大工程”“六项行动”。从“治标”入手,向“治本”发力,坚持依法治市不动摇,把依法治理作为重要原则,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处理和解决问题,依法严厉打击一切违法犯罪活动,一步不退、寸步不让,让“不敢”成为常态。围绕解决“人口、人心、人才”问题,以“红色昌都·振兴奋进”活动为抓手,让群众在主动参与中得实惠、乐于参与中受教育,用微治理释放高效能,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人心之稳夯实社会之稳。

锚定第一要务,在发展上向东

坚持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把系统思维、系统观念贯穿经济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总要求,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用好“点、线、面”方法论,注重顶层设计、整体推进,组建投资、能源、矿业、农发、文旅“五大集团”咨询公司,精心做好项目的前期储备和筹备工作,变“钱等项目”为“项目找钱”。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以“3+1+1”重大任务为载体,推动能源东输、矿业东联、文旅东融、交通东接、市场东拓,在重点突破中实现整体推进,用项目之“进”支撑发展之“稳”,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坚守第一红线,在生态上向东

牢固树立上游生态关乎下游发展前景与民生大计的意识,把昌都生态保护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研究思考、放在西藏生态保护全局中把握谋划。坚持保护生态是昌都的最大价值、最大责任、最大潜力,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方式,提升光、风、水等资源利用率,有序推动“绿水青山”颜值与“金山银山”价值双向转换。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积极实施“两河一江”东西岸生态修复工程,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在世界大生态、全国大环境、西藏大气候中尽到昌都责任、作出昌都贡献。

担负第一使命,在强边上向东

牢固树立“昌都虽然不是边境地区,但在强边固防中一样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理念,用发展、联系、长远的眼光看待并推进守边固边富边强边工作。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持续抓好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建立健全军地协同保障工作机制,完善内陆经昌都至边境地区的立体交通网络。正确把握边疆和边境、前方和后方的辩证统一关系,抢抓东部地区制造业产业链战略转移等重大机遇,谋划建设国家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及快速物流基地,激活重大基础设施支撑强边的通道优势,做好维护西藏边防安全的战略支撑和纵深、承接国家后方需要的重要支撑。

三、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昌都工作,用好“六个必须坚持”答题方法

“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党内的“共同语言”,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事业越是向前发展,越是需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好、运用好“六个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把思想伟力转化为“一切向东,建设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市”的生动实践,以优异成绩迎接自治区成立60周年。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是人民利益、人民心声的集中表达。只有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把人心和力量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来。昌都将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一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要内容贯穿始终,以向东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各族群众的生活过得更好一些、更安全一些、更稳定一些、更方便一些,最大限度凝聚人心,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气度,自立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体现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的自信、以中国具体实际为依据的自立。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昌都牢记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寄予的“最有希望建成西藏的副中心城市,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支撑”重托,把昌都位于西藏东部、各项工作曾长期领先的优势发挥好,用敢于“以我为东”的自信自立,在全区各项工作中打头阵、当先锋、作标杆,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昌都实践。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守正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鲜明气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体现了“变”与“不变”、继承和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昌都将坚守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不动摇,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不跑偏,深刻把握昌都工作规律和形势变化,勇于求变、求新、求进,在向东开放学习中打破路径依赖,加快转变不适应创新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工作方法,着力构建符合昌都实际的新发展格局。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是工作方法、精神境界,也是实践原则、政治品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深刻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敢于正视问题是一种清醒,主动解决问题是一种担当,能够解决问题是一种能力。昌都将把工作着力点放在交通瓶颈制约、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反分裂斗争形势严峻等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上,转过身去向外看,寻求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密码”;回过头来朝内求,拿出务实管用的思路方法和工作举措,真正做到打基础、利长远、管根本,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整体推进。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系统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只有用普遍联系、全面系统、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昌都将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树牢全区“一盘棋”思想,在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中找准“三个成为”的方位坐标,走出一条符合昌都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用昌都东向发展支撑西藏的均衡发展。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贡献。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昌都将自觉服从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在深度参与自治区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建设的同时,发挥昌都区位优势,变“区域沿边”为“开放前沿”,加强与澜沧江——湄公河国家的务实合作,推进睦邻友好、人文交流,在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中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来源:中共昌都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