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娜 群旦次仁 梁侠 梁湘楠 扎巴绕吉 邓珠泽仁
近日,“甲子巨变迎大庆 振兴奋进新时代”——昌都市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县(区)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洛隆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贾苏玉向社会各界介绍了洛隆县60年来的经济社会民生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成果。
始终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深入实施“四大工程”“六项行动”,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修缮烈士陵园、建设军史馆,义章寺僧人守护烈士纪念碑事迹被报道并成为爱国爱教先进典型。持续开展烈士寻亲,已为152名烈士找到亲属。利用展馆和教育基地开展教学,组织29批1277名群众赴内地学习,邀请复旦大学师生开展社会实践,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开展“1+3”四个意识宣讲,“全国信访示范县”成果不断巩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等称号。
始终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的总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立足“藏东粮仓”定位,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洛隆糌粑”“洛隆桃子”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完成“农业大县”规划编制和昌都市第一个5G+智慧农业“集成型”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建设,粮食产量从1965年的940.43吨增长到26700吨,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00年的4615万元增长到21.17亿元、从1380元增长到19731元。借助对口援藏资源,建成特色产业园区,入驻企业22家,带动200余人就业。招商引资规模从2012年的2789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2.31亿元,全县各类市场主体达3490余户,注册资金37亿余元。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各项民生事业取得了全方位进步。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从原来的3所提升至69所,在校生人数从1965年的200人增长到11448人,教职工人数从10余人增长到1327人,设立助学基金,推进教育均衡发展,910名学生考入初中西藏班。建成二甲医院,完成11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70个村卫生室全覆盖,农牧区医疗全覆盖,大骨节病防治成全国先进典型并入选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典型案例。完成G349线洛隆段升级改造,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917公里,农村客运、网络、电网、供水覆盖率均达100%,群众生活巨变。
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展理念,文化传承绽放时代光彩。
挖掘非遗14项、文物保护单位25个,多项非遗入选各级名录,对历史遗迹拓印保存,硕督村入选传统村落名录。抢抓川藏中线G349旅游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机遇,投资4.11亿元建设文旅项目,去年接待游客9.0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61.77万元。举办旅游文化艺术节,通过直播展示风光和民俗,培养一批先进典型。结合“红色昌都·振兴奋进”活动举办各类比赛,全区首个村级11人制标准化足球场在马利镇建成,村超、村BA、村晚等群众性活动蔚然成风,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始终坚持把保护好生态环境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展国土绿化,完成生态营造林13.5万余亩、封山育林11.4万亩,退牧还草50万亩等工作,卓玛朗措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生物多样性丰富,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影像。主要河流水质达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达标,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100%。
在答记者问环节,贾苏玉详细介绍了洛隆县硕督文旅小镇的整体打造思路以及建成后将采取的运营管理。他表示,硕督特色文旅小镇建设项目投资2.5亿元,以规划引领和历史文化挖掘为核心,重点打造多类功能区域,沿途设茶马古道、十八军进藏等系列主题雕塑;整体提升镇域建筑外观观感,通过浮雕、光影、数字化等方式展现茶马文化、红色文化等多元文化;将主街道打造成民俗风情街区,分别将十八军宿营地、古城墙、汉墓群及文化馆、团结树等,打造为红色体验、历史人文、民俗娱乐、婚庆祈福等特色体验区。建成后将采用“政府主导+企业联动+社区参与+文化赋能”的多元协同运营模式,坚持多方协作、业态融合、品牌传播、生态文化保护及民生改善等原则,以文化为核心驱动力,实现“文化保护—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