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4-0015 昌都报社出版地址: 西藏昌都西路24号电话:0895-4823845传真: 0895-4822257






2025年08月05日

第一届“红色昌都·振兴奋进”木刻、制陶、雕刻雕塑三项非遗技能比赛成功举办

图为参赛选手正在进行木刻技能比赛。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群旦次仁 摄

本报讯(记者 梁湘楠 陈娜 群旦次仁 邓珠泽仁 丁落)8月2日,第一届“红色昌都·振兴奋进”活动传统生产生活技能群众性比赛正酣,木刻、制陶、雕刻雕塑三项非遗技能赛事接续上演,来自我市各县(区)的能工巧匠们以刀为笔、以泥为墨、以石为纸,在木石陶之间雕刻时光,让千年技艺在指尖绽放。

上午,“木韵匠心”木刻技能比赛率先开赛,桦木清香弥漫赛场。选手们神情专注,俯身案前,手腕轻转在木板上铲出第一道弧线,随着木屑簌簌落下,字体轮廓纹样已初见雏形。最终来自丁青县的登巴夺冠,江达县的陈列和罗布顿珠分别获得第二、三名。“能在木刻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很开心,希望我们本土的传统技能够越来越好。”登巴激动地说。

“陶韵匠心”制陶技能比赛紧随其后,陶泥在选手手中苏醒,他们依靠手感塑形,泥条在指间层层盘绕,当火焰与陶塑碰撞,一个个带着高原气息的陶罐渐次成型。最终来自丁青县的扎西曲珠获得冠军,丁青县的布永和顿旦分别获得第二、三名。扎西曲珠兴奋地说:“很高兴可以获得比赛第一名,希望活动越办越好。”

下午,“玉韵匠心”雕刻雕塑技能比赛接续精彩。选手们围绕主题在石板上进行凿刻,他们娴熟的手法让刻刀游刃有余,传统技艺与时代精神在碰撞间完美交融。最终来自类乌齐县的扎西旺修摘得桂冠,江达县的顿珠旺加和贡觉县的旺扎赤列分别获得第二、三名。“获得比赛第一名我很高兴。”扎西旺修说,“希望可以通过比赛让更多的人了解石刻,也希望可以把我的手艺传承给更多的年轻人。”

活动的举办更是赢得现场评委的连连好评。“这次比赛,把我们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画面搬到了现实生活中,现场十分震撼,希望这类活动持续办下去,让手艺人有更好的平台,让非遗传播得更远更广。”西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其美卓嘎说。

参赛选手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展现了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带给我们一场又一场的视觉盛宴。夕阳西下,赛场的木桌、陶泥、石板渐渐安静,但高原上的传统技艺,正以更鲜活的姿态,继续与时代对话。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查鹏感慨地说:“这三个比赛项目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比赛我们不仅可以发掘出更多优秀手艺人,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让更多人爱上非遗,让传统生产生活技能在一代又一代人手中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