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周楚兴)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经信局认真贯彻落实区党委、市委有关安排部署,把学习教育与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结合起来,与年度任务结合起来,与企业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担当作为,深入企业生产建设一线纾困解难,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让企业切实感受到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
精准施策助力企业升规入统,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量。采用“全面摸排+动态管理”的模式,与统计、投促、经开区等部门建立联系机制,定期会商座谈,共享招引企业、规下企业等信息,组织县(区)对全市企业进行“拉网式”筛查,构建“种子库、培育库、升规库”三级培育梯队,针对纳入重点培育库的企业,进行动态跟踪服务。推出“政策上门+定制辅导”双驱动服务模式。结合企业所属行业和经营业务特点,主动上门送服务、倾听企业意见、共商发展策略,在企业新建、扩建项目过程中,提供全过程指导,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大创新投入、拓宽市场销路。针对部分企业“不敢报、不会报”的痛点,安排专人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服务,消除企业升规入统的后顾之忧。在升规纳统关键环节,协调统计部门共同组成指导专班,开展“诊断式”帮扶,对达标企业,指导专班不仅协助其做好入统资料的组织和申报,严格把关证照、财税等书面资料质量,还深入现场开展服务,解答升规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升申报成功率。上半年累计摸排潜力升规企业18家,已成功升规1家,纳入重点培育4家,并督促还没有规上企业的县加大培育力度,尽快实现“零”突破。
精准服务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打造企业发展新环境。从益企服务、政策扶持、梯度培育、推介宣传等多个维度,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做精。深化“一起益企”中小微企业服务活动,邀请自治区经信厅专家举办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清理拖欠企业账款政策专场培训,开展了“党建引航聚合力 地企同心促振兴”主题党日活动,面对面聆听企业发展诉求,组织专班深入君亲农业、艺禾沣、察雅县青稞产业转化基地等企业调研,研究扶持措施,先后两次赴自治区经信厅衔接玉龙三期项目建设、八宿海螺水泥产能置换事宜,加快手续办理进度。加强惠企政策宣传推广,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开展惠企政策宣传20余次,组织县(区)采取上门服务方式,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承接落实自治区一揽子惠企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惠企资金效益,组织申报2025年度自治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6个,申报数量同比增长60%,兑现2025年第一季度高原特色产业用电补贴资金351.45万元,同比增长422%,以“真金白银”减轻企业负担,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加强企业梯度培育,持续引导中小企业从“小而多”走向“精而强”,开展2025年度自治区“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申报推荐工作,推动中小企业聚焦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帮助洛宗食品成功获批自治区创新型中小企业称号,雪花啤酒入选昌都市2025年度第一批“无废细胞”名单。
精准发力开展系统化探索研究,找准产业培育新路径。革新思维观念,努力从“抓企业”向“抓产业”转变,强化顶层设计、实践探索能力。联系专家团队开展全市红酒产业调研,摸清产业发展现状,解决红酒产业规模不大、品牌不响、同质化竞争等突出问题。对接商务、市场监管、统计等部门,建立健全全市中小企业和重点企业名录,研究制定《昌都市市场主体培育工作方案》,从政策层面为全市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支撑。针对我市藏香、农畜产品等知名度不高、营销方式落后的问题,借助援藏优势开展产品推介,联系福建商学院、阳光学院开展直播带货14场次,对接福建省工业企业供需对接平台,帮助芒康雷曼、洛宗糌粑等企业开展线上推介,组织光宇利民藏药厂等企业参加长江经济带专场推介会、全国中小企业博览会,与内地优秀企业开展交流互鉴。邀请福建省科技特派员赴昌开展中小企业指导服务,采取线上讲座、实地诊断评估等方式,帮助企业提升电商直播、产品包装、营销策划水平。积极对接华为公司、中国水电工程十二局等企业洽谈算力投资,促进清洁能源和算力产业协同发展,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