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4-0015 昌都报社出版地址: 西藏昌都西路24号电话:0895-4823845传真: 0895-4822257






2025年07月15日

察雅县

用好“红色昌都·振兴奋进”活动载体 推动哲学社科工作与基层宣讲深度融合

本报讯 察雅县坚持把“红色昌都·振兴奋进”活动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实践转化的重要平台,秉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在基层治理、意识形态建设、乡村振兴等领域深度转化应用。

深化理论实践融合,提升基层治理科学化水平。察雅县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活动始终。一是运用辩证思维精准施策,紧扣中央一号文件、聚焦自治区解决好“人口、人心、人才”问题,锚定昌都市“一切向东,建设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市”的工作目标,通过“四下基层”开展86场次调研,精准梳理出210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田间课堂+帐篷会议”等方式促进政策落地,有效破解群众参与度低、诉求表达不畅等治理堵点。二是践行群众路线汇聚合力,组织15.63万人次参与2344场次群众性比赛,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规民约修订、矛盾调解等治理实践,促进“三治融合”进一步健全,妥善化解5起纠纷隐患,矛盾纠纷发生率同期下降23.88%,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良好局面。

强化意识形态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发挥哲学社科培根铸魂之效。一是创新理论传播载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阵地开展理论宣讲288场次,创作《振兴奋进》《同心共筑中国梦》等5部红色文艺作品,以唐卡绘画、民族歌舞等本土艺术形式阐释党的政策,惠及群众3万余人次。二是深化民族团结教育,举办266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比赛、99场僧俗“共讲故事”活动,推动“五个认同”深入人心。三是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挖掘唐卡、藏香等10项非遗技艺,举办398场传统技能赛,引导艺人将红色基因、民族团结融入创作,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价值。

聚焦乡村振兴需求,构建人才培育社科支撑体系。以社科方法激发发展内生动力。一是打造技能赋能链条,开展173场电商直播、农机操作等现代技能比赛,发掘444名技术人才,其中84名优胜者输送至企业就业,人均增收800元;有效带动微耕机使用率同比提升25%,春耕效率实现翻番,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形成“培训—竞赛—就业”的有效转化机制。二是创新组织动员模式,发挥3000余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培育6215名乡村振兴人才,带动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三是强化典型示范引领,表彰855个先进集体、2819名先进个人,推广“土专家”经验,激发基层创新创造活力。

健全长效机制,巩固哲学社科实践成果。致力于推动活动成果制度化、常态化。一是构建理论实践循环机制,组建“干部+教师+宣讲员”队伍,开展665场次“赛前理论培训+赛中实操练兵”活动,实现知行相互促进,形成“党的政策我来讲、文明新风我践行、基层治理我参与”的群众自我教育模式。二是完善全域提升激励机制,建立滞后地区帮扶机制,通过先进案例巡讲、经验交流等方式推动整体提升。三是深化文化资源转化机制,推动唐卡、特色美食等融入文旅产业,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