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4-0015 昌都报社出版地址: 西藏昌都西路24号电话:0895-4823845传真: 0895-4822257






2025年07月04日

洛隆县“红色昌都·振兴奋进”活动:

多维度融合奏出发展强音

本报讯(记者 刘晓江)自“红色昌都·振兴奋进”活动启动以来,洛隆县将其作为惠民之举、固本之策、强基之计抓细抓实,巧妙地与各项工作贯通融合,为当地发展书写了一篇精彩的华章。

党建融合:

锤炼干部担当,凝聚基层力量

洛隆县坚持将活动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让活动牵引效果立竿见影。在全员动员、全民参与的氛围下,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谋划推进上,研究制定活动方案,远赴比如县考察学习,投入400万元经费,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督导”机制。党员干部们在对标落实的过程中,政治“三力”得到显著提升。

组织发动时,走村入户全覆盖、多轮次解读政策,为3401名人才建立信息库,对15000余名参赛选手进行赛前培训。干部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

组织实施中,对各项比赛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开展预赛1322场次、初赛286场次、复赛33场次,累计24万余人次的观众见证了党员干部们的努力。党员干部在组织活动中磨炼了意志、提升了境界。

转化成果时,探索出26条成果转化措施,打造成果展厅81个、积分超市5个。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愈发稳固。

意识形态融合:

筑牢思想根基,凝聚奋进力量

与意识形态工作的融合,让活动的政治效果闪耀光芒。一系列活动成为干部群众的精神盛宴,让他们受到政治教育、思想熏陶、精神洗礼。

融入理论政策宣传,举办摄影和短视频、理论政策宣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等比赛534场次。3704名选手用镜头记录美好生活,讲述身边发展变化,群众对“五个认同”的理解不断加深,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节节攀升。

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打造“洛言洛语”和“理润南谷”宣讲品牌,连续开展1639场各类比赛。高密度、大范围的比赛确保群众拥有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

融入“1+3”四个意识教育,以比赛为契机,将深刻道理和历史事实融入其中,民族团结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愈发稳固。

民生融合:

增进百姓福祉,推动经济发展

活动与民生工作的融合,经济效果硕果累累。政府搭台、群众唱戏,让群众在比学赶超中提升技能、增加收入。

以活动促产业发展,杏花节期间举办歌舞比赛,181家商贩现场展销、摆摊,3.7万余名外来游客纷至沓来。以文促旅的方式,带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00多万元。

以活动促增收致富,利用重大项目开复工和春耕春播黄金时间,开展10项现代技能大赛。挖掘培养30名现代技能人才,带动全县10.14万亩耕地的耕种工作,输送200多名技能人才,发放奖金和务工补贴180余万元。

以活动促就业创业,对现代技能比赛获奖人员,通过就业指导服务、协调用工企业实现63人次就业;对传统技能大赛获奖人员,协调指导拓宽销路、扩大生产规模,就业创业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文旅融合:

提升品牌形象,扩大社会影响

与文旅发展的融合,活动的社会效果徐徐展开。将活动与重大节庆日结合,持续扩大活动影响力。

在比赛中宣介文旅资源,新媒体平台对52场初赛复赛进行直播,46万余人次的线上线下观众共同见证,上级媒体累计刊发活动新闻150余条,洛隆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攀升。

在比赛中提升文旅品味,举办歌舞和传统技能比赛394场次。2200余名选手创作表演精彩歌舞,132名选手参与文旅形象大使选拔赛,5名“网红”通过电商直播比赛推介农特产品。全方位展示洛隆深厚的文旅资源,让外界看到洛隆的魅力。

在比赛中打造文旅品牌,2180名选手参加传统技能大赛,将红色符号融入雕刻、编织作品,挖掘33名传统手工艺人才。将9项技艺纳入县级非遗,10名传统技能人才申报为县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乡土人才得到储备,文旅资源的成色底色更加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