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4-0015 昌都报社出版地址: 西藏昌都西路24号电话:0895-4823845传真: 0895-4822257






2025年07月04日

察雅县阿孜乡:

牧民定居+特色产业,奏响现代化幸福牧区新乐章

图为扎拉牧区安置点。

昌都融媒 扎西旺堆 格桑德吉 嘎松江措 类乌齐融媒 欧珠多吉 洛隆融媒 旦增桑姆

在察雅县东南部,203省道如一条活力纽带贯穿阿孜乡,将丰富的草原、牧业和旅游资源串联起来。近年来,在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指引下,阿孜乡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书写出牧民定居、产业兴旺的壮丽篇章。曾经逐水草而居的牧民们,如今在现代化新牧区安居乐业,幸福之花处处绽放。

扎拉牧区安置点:

开启集中居住新生活,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扎拉牧区安置点,这个2014年灾后重建的成果,将阿都、阿贡、阿琼、觉萨、孜久、珠扎6个行政村合并于此。世代逐水草而居的牧民们,告别了漂泊的生活,开启了集中居住的新时代。

走进安置点,宽敞的街道整洁干净,一栋栋崭新的房屋错落有致。40岁的顿登是安置点的居民之一,闲暇时,他总爱在街道上漫步,看着如今的变化,内心满是感慨:“以前四处迁徙,居无定所,现在有了安稳的家,生活踏实多了。”

安置点紧邻203省道,一座功能齐全的村级活动场所拔地而起,成为牧区新生活的核心地标。这里不仅是六个村的行政中心,还精心打造了党员便民服务驿站、餐馆、住宿、加油加水等暖心设施,为过往旅客提供温馨的休憩港湾。而便利的交通和完善的设施,也为后续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建+文旅引领:

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激发村民参与热情

近年来,扎拉牧区坚持以“党建+文旅”为引领,采取“整合资源、统筹建设、接续打造”的方法,充分发挥洒咧营地、旅游接待中心、阿贡村洗车场、朱扎村超市等集体经济的增收作用。

以旅游接待中心为例,曾经这里游客稀少,设施简陋。在党建引领下,当地对接待中心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不仅提升了住宿和餐饮条件,还增加了特色文化体验项目。如今,每到旅游旺季,接待中心总是游客盈门。截至目前,整个扎拉牧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3.2万元。

同时,扎拉牧区有效利用驿站的人流与区位优势,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增强村民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目前,已申请在扎拉牧区党群服务驿站开设一家爱心惠民强边固边积分超市。该超市不仅能为村民提供生活便利,还能成为凝聚村民力量、推动边疆发展的重要平台。村民西绕说:“积分超市让我们参与村庄建设更有动力了,还能用积分换生活用品,太实用了。”

特色产业助力:

农牧民增收致富,传统产业焕发生机

阿孜乡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当地紧抓机遇,建立了阿孜阿旺绵羊一期、二期育肥基地这一龙头产业。采用“支部+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当地群众绵羊入股的方式,扎实推进绵羊育种、扩繁、物流、销售等经营模式。

牧民扎措是育肥基地的参与者之一,她感慨地说:“以前养羊就是靠天吃饭,收入不稳定。现在把羊入股到基地,不仅不用操心销售,还能拿到分红,生活越来越好了。”2024年,该产业产生效益62500元,带动25户农牧群众每户分红2250元。

此外,阿孜乡还以特色“洒咧”营地建设为重要引擎,打造阿孜乡扎拉牧区“党建+文旅”洒咧营地项目,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曾经的荒地如今变成了热闹的营地,游客们在这里体验草原风光、品尝特色美食,为牧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展望未来:

打造现代化幸福新牧区,辐射带动周边发展

阿孜乡的发展不仅将改善当地牧民的生活,还将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成为察雅县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察雅县阿孜乡党委书记洛松达瓦表示,“下一步,阿孜乡将持续聚焦重点、精准施策、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在筑牢生态屏障的前提下,做强做精现代农牧业,拓宽销售渠道,发展特色农牧业,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深化有效治理。利用“红色昌都 振兴奋进”活动拓宽群众就业渠道,为打造产业兴旺、生活富足、乡风文明、治理高效的现代化幸福新牧区贡献力量。”

从逐水草到安新居,从靠天吃饭到旅游创收,从固守传统到拥抱新风。在203省道旁,这个曾经偏远的牧区,如今正奏响安居乐业、文明和谐、产业兴旺的幸福交响曲,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