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梁侠 通讯员 张永川) 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干部驻村轮换工作的安排部署,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昌都市委组织部以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抓手,坚持“三个强化”,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市第十四批干部驻村轮换工作。截至5月11日,全市1151个驻村工作队4892名驻村干部已全部入驻。
强化组织领导,科学谋划布局
为提升全市驻村工作整体效能,昌都市委组织部坚持统筹推进,在选派工作上进行了科学谋划与布局,完善选派模式。
一是因村选派优模式。按照“大稳定、小调整”“一村一策、因村选人,先定村、再定人”的原则,对驻点进行了科学分配与动态调整。此次共调整驻点400余个,确保每个村都能按需选派到合适的驻村干部,选派模式更加精准。
二是严格标准优选人。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注重选派政治强、信念坚、本领硬、作风实的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这些年轻干部将在基层磨砺意志、经受考验、提高能力,为基层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他们带着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方法,为农村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三是强基固本优任务。创新提出“5+1”工作理念,将驻村工作“五项重点任务”与“红色昌都·振兴奋进”活动有机结合。通过一体部署、共同推进,全面提高驻村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全力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各项工作,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
强化责任落实,规范工作交接
各县(区)和各级选派单位主动落实驻村帮扶责任,积极帮助驻村干部解决后顾之忧,确保驻村干部思想稳定、交接有序。
一是坚持驻前教育。严格落实驻前体检、谈心谈话等制度,对新选派驻村干部进行全面教育引导。通过驻前教育,让新干部转变工作角色,加强调查研究,严守驻村纪律。教育引导他们主动扎根基层,真正做到人在身在、身在心在、心在情在,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关系,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
二是规范工作交接。坚持“先进后出”的原则,认真做好驻村经验、思路举措、重点任务和各类物资、经费、文档等交接工作。老驻村干部将自己在村里积累的经验和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干部,新干部也积极学习,确保能够顺利接过驻村工作的“接力棒”。这种规范的交接方式,切实做到了驻村工作换人不断岗,交接不断档,保证了驻村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三是加强后勤保障。按规定落实装备费、体检费等经费,为驻村干部配备“急救药箱”。同时,对驻点房屋、水电、生活等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帮助解决各类安全问题。督促落实交通、用电、用气、取暖和食品安全等各项防范措施,做好村(社区)门窗加固、防护用品配备等防范措施。这些后勤保障措施,确保了新选派干部能够平安驻村、健康驻村,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强化氛围营造,激发干事热情
为了激发驻村干部的干事热情,昌都加大了驻村工作典型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紧紧围绕驻村工作“五项重点任务”和“红色昌都·振兴奋进”活动,摄制了第十三批驻村典型宣传片8 部,“红色昌都·振兴奋进”驻村干部在行动“微电影”1部。通过这些影像资料,深度挖掘驻村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感人事迹,客观展示驻村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助力乡村振兴,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等生动局面。以“驻村轮换话别离、鱼水情深感党恩”等活动为主题,以村(社区)干群见面、新老队员工作交接、欢送工作队员等为素材,拍摄轮换交接场景,营造驻村干部与农牧民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良好氛围,激励新一批驻村干部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热情。
下一步,市委组织部将坚持把干部驻村工作作为强基固本、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重要举措,从加强调研指导、业务培训、典型培树等方面着手,推动驻村工作“五项重点任务”和“红色昌都·振兴奋进”活动落地见效,不断开创驻村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一切向东,建设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市”工作目标贡献驻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