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4-0015 昌都报社出版地址: 西藏昌都西路24号电话:0895-4823845传真: 0895-4822257






2025年05月06日

昌都:全民植树护林 共建绿美藏东

本报讯(通讯员 张斌)近年来,昌都市林业和草原部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务实作风、有效举措,积千秋之利推进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全市国土绿化工作呈现出绿化规模大幅提升、城乡环境显著改善、千里江河流域展新颜等亮点。

坚持“一条”主线,掀起绿化浪潮。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主线,利用成片化地块或破碎化土地,采取宜乔则乔、宜灌则灌等方式,紧盯造林季节性强的特点,点燃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的“引爆点”,广泛调动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村(居)等因势造林、植绿补绿,数十万群众从过去的旁观者转变为如今的“生态股东”,实现了全民动手、全社会抓绿化,推动了《全民义务植树条例》《昌都市城市绿化条例》落地落实,为高起点发展厚植了绿色根基。2021年以来,全域累计实施义务植树10.16万余亩。

突出“两个”重点,厚植绿色底蕴。按照见缝插绿、完善层次、丰富景观的原则,广泛动员群众栽苗补苗,把“施工图”变为“实景图”,逐步建设和完善核心区市民广场、微型公园等绿地景观体系,着力打造“城市绿肺”,全力推进城区从平面绿化向立体绿化转变。综合考虑乡村规划,突出主要路段、主干道等重点区域,对拟栽种苗木种类、位置进行合理规划,并充分盘活人居环境清理出的道路和房前屋后闲置地,推广种植适宜本地生长的藏川杨、昌都柳、川西云杉等乡土树种,让树木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坐标”和群众分享的“绿色福利”。2021年以来,新增城市园林绿化70万余平方米,实施以“乡村四旁植树、先造后补”等为重点的人工林面积达25.87万亩。

实施“三江”修护,打造绿色河谷。紧盯春秋季造林时段,聚焦澜沧江、怒江、金沙江流域的“稀疏林”“秃头坡”等绿化薄弱环节,努力提升其绿化覆盖率,构建起有组织保障的防护林、培育造福群众的经济林、营造全民参与的义务林,让“三江”流域更多荒山荒地穿上“绿靴”、披上“绿衣”。同时,以“林长制+河(湖)长制”“林长+检察长+警长”等协作机制为抓手,围绕夏秋季防汛等重点,按照一江一策,联合加强对流域的林地、草地、湿地等生态空间进行管护,持续维持水系联通,不断改善江河水质,联动守护“千里碧道”景观带,久久为功打造河清岸绿的幸福江河。2021年以来,全域累计实施营造林184.87万亩。

强化“四口”管理,筑牢绿色屏障。在落实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日常管护的先决前提下,着重强化“四口”监管措施。管住“刀口”。从严从重追究恶意破坏营造林带林木死亡的行为人责任,责令其限期在原地补种死亡同等株数的苗木,并按滥伐或盗伐林木的标准罚款。管住“火口”。健全营造林带防火预警监测体系,构建火源进山防控机制,并减少林内可燃物积累,增强林分自身的难燃性和抗火性。管住“灶口”。常态化对营造林带边缘群众开展政策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倡导使用清洁能源,全力减少以木举炊、烧火取暖等情况。管住“牲口”。严禁在营造林带放牧以及任何形式的牲畜啃食等毁林行为,并将其纳入村规民约,以形成共识、共同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