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龚雪
强国必须强语,强语助力强国。语言文字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语言文字发挥着传递信息、交流沟通、记录传承等重要功能,特别是对文化的形成、发展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既是文化的构成要件,又是文化传承的符号象征,还是文化的鲜明标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无论从国家层面来看,还是社会层面、个人层面来看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于昌都市而言,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是有着诸多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抓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带动全局工作,是我们党一直坚持的科学方法。
回顾党的光辉历程,不同历史时期党面临着不同的主要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反对“三座大山”,创造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构建起独立且完整的工业与国民经济体系,为后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筑牢了坚实根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实现工作中心战略转移,推进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需坚持运用这一科学方法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与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相辅相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如同坚实的基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而中国式现代化的蓬勃推进,又似温暖的春风,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的繁荣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在昌都市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让当地人民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昌都力量。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重大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全新成果,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制度层面提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多文种的国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多元语言体系中犹如一座明亮的灯塔,占据着主导地位。在促进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进程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关键桥梁。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像黏合剂一样,坚定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促使全体人民形成广泛共识、凝聚磅礴力量。在昌都市,各民族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交流,能加深彼此了解,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强大精神动力,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昌都大地绚烂绽放。
三、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必然要求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是西藏“四个创建”目标的重要内容,是“四件大事”的具体化举措,是“着眼点和着力点”的重要抓手。五十六个民族凝聚在一起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西藏自治区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实施“四大工程”“六项行动”,实现了从“要我稳定”到“我要稳定”的转变,“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西藏居住着40多个民族,夏尔巴人、僜人也在此生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民族间交流的重要媒介,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昌都市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像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能让各民族人民心贴心,对于凝心聚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助力西藏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
四、聚焦工作目标,推进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
2023年8月,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在昌都市考察时,对昌都市未来发展作出全新定位,提出“努力把昌都建设成为副中心城市,塑造成为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藏东中心城市和核心增长极,打造成为西藏融入周边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和重要开放枢纽”。
副中心城市建设旨在选取区域内人口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作为中心城市的副中心,分担部分功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延伸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范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昌都市作为西藏的东大门,是连接四川、云南、青海的重要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极为优越。将昌都建设成为副中心城市,符合党中央方针政策、契合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贴近昌都工作实际、顺应人民群众期盼愿景,是科学合理的发展蓝图。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这一进程中至关重要。它能打破语言障碍,促进昌都市与周边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就像给昌都的发展插上了翅膀。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昌都人民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撑,让昌都在区域发展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总之,在昌都市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意义非凡,它关乎国家发展、民族团结、地区繁荣,是昌都市实现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系西藏自治区党委党校 行政学院决策咨询课题“西藏自治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现状研究”研究成果。作者系中共昌都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