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杰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平安中国建设领域的生动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治理的宝贵经验,是我国社会治理的一面旗帜。“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理念作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全的重要保障,在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社会治理体系进行了具体部署,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全面系统准确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积极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格局,以社会治理现代化夯实“中国之治”基石。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凝聚多方联动强大合力。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枫桥经验”最根本的一点。“枫桥经验”运用得好不好,基层治理效能高不高,与基层党组织能不能切实发挥领导作用密切相关。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是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的实际效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轴心作用”,积极整合资源,不断凝聚政法委员、政法机关派出机构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驻村(寺)工作人员、村(社)“两委”、网格员、双联户等七种核心力量,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和司法调解优势互补、协调联动,实现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促进党委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
坚持实事求是问题导向,加强矛盾纠纷源头管控。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实事求是,不回避矛盾、不掩盖矛盾,把“未雨绸缪、预防在先”作为核心内容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提高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水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矛盾纠纷涉及主体范围更加广泛、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争议内容更加多样。因此要深入研究诱发各类矛盾纠纷的深层次原因,坚持关口前移和源头治理,做到从苗头中发现隐患、从前兆中洞察趋势,尽可能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发动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听民情、察民意、解民忧。必须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常态化工作机制,坚持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日常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同时加强对重点领域风险传导链条的梳理和主要风险指标的监测,确保纠纷隐患“底数清、情况明、措施有效、风险可控”。
坚持依法办理基本方略,营造办事依法浓厚氛围。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赋予了新时代“枫桥经验”浓厚的法治底色,使法治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鲜明时代特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尺度,按照法定程序履职、按照法律环节办事、按照法律规定落实,为全社会立“明规则”、破“潜规则”,从根本上实现定分止争。持续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以落实新《信访工作条例》为主线,全面深入排查,坚持全量登记,精准转送交办,强化复查复核工作,统筹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和积案化解,紧盯不放化解信访“骨头案”“钉子案”,实现“权责明、底数清、依法办、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以“在矛盾纠纷化解中推动全民守法,在推动全民守法中化解矛盾”为目标,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积极培育“法律明白人”,推动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夯实基层治理工作基础。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茬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把“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作为目标导向,将基层一线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主阵地,切实把基层的事办好、把群众身边的问题解决好。充实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力量,推动县公安机关警力向派出所下沉、派出所警力向村(社)前置,司法资源向乡镇、村(社)延伸,全面夯实基层一线网格员、调解员、平安志愿者等力量,筑牢基层矛盾化解“第一道防线”。加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搭建“1+4+N”(一个综治中心、4大职能发挥、N个网格)多元解纷平台,一体化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群众接待”四大职能作用发挥,形成以综治中心为依托、矛盾调处为重点、和谐稳定为效能的“大调解”体系,做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确保矛盾发现在网格、调处在网格。
(作者系贡觉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