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4-0015 昌都报社出版地址: 西藏昌都西路24号电话:0895-4823845传真: 0895-4822257






2024年11月12日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 着力提升江达高质量发展成色

张雷鸣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指导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重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伟大征程上,必须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深厚意蕴和核心要义,才能在实践中把党中央和区党委、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要求落到实处,从而以更高站位、更高要求、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政治观,以更高站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历史充分表明,只有党的领导才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要求,做到闻令而动、令行禁止。持续提升工作本领,做到政治能力过硬,干事成事能力过硬,以“海绵吸水”的状态,不断提高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水平,增强政治判断力和专业素养,从而在面对各种复杂形势和问题时,科学把握时代脉搏,精准识别各种现象的本质,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觉悟,明辨是非,坚守正道。

二、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安全观,以更高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两面的共同体。实践充分证明,发展必须在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进行,脱离了安全,发展就好比“空中楼阁”“镜花水月”。在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要持续把安全贯穿到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始终,不断夯实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巩固提升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成果为引领,扎实推进“四大工程”“六项行动”,有形有感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完善优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强化宗教事务治理,保护雪域高原生态安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确保经济发展与安全保障同频共振,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三、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生态观,以更高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高水平保护的前提,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西藏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是党中央交办给西藏的四件大事之一,对青藏高原的高水平保护是支撑西藏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要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健全生态保护优先机制,以更严格的制度、更务实的措施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健全清洁能源集团开发、多方合作共赢、群众利益联结共享的优势资源开发机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推动绿色勘查开发,打造矿业深加工基地。推动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擦亮“藏东门户、红色摇篮、康巴江达”金名片,以红色岗托为牵引,以G317江达段为主轴,串点成线、以线扩面,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碳汇经济、林下经济、牧光互补等生态富民产业,支持群众参与生态建设,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四、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人民观,以更实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更有获得感和参与感,共享发展成果。要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要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扑下身子、放下架子、迈开步子,深入基层一线,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了解清楚群众的堵点问题是什么、发展中的难点问题是什么,紧密结合县情和发现问题,加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设计和统筹谋划,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着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一般性制造业、运输业等挖掘本地资源或服务本地发展需求的产业。加快推进和美乡村项目建设,扎实开展危房改造,全面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强化监测户兜底保障。持续落实城乡居民增收“双十条硬措施”,助力城镇居民和农牧民群众就业增收。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关注收入分配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收入差距,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