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4-0015 昌都报社出版地址: 西藏昌都西路24号电话:0895-4823845传真: 0895-4822257






2023年06月09日

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 建设高质量经济文化旅游带

王保彦 梁长海

文旅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把西藏建设成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不可或缺的途径,是昌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和促进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重要途径。根据自治区党委着力推进“四个创建”、努力做到“四个走在前列”的要求,昌都市委市政府将打造茶马公路经济文化旅游带作为2023年总体工作思路主要内容之一。办好西藏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成为带领各族群众应对风浪考验、战胜困难挑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强政治力量。高质量建设茶马公路经济文化旅游带,把昌都打造成为知名旅游目的地,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实现党建引领、文化赋能、产业支撑。

一、基层党组织关系旅游目的地建设运营维护实际效果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党章规定,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本地区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它们联结“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对落实市委相关文旅、产业发展规划和举措非常关键。旅游规划的体系、格局、思路再好,最终落实落地和实际运行维护在村和社区。客观上,即便将旅游点及其相关产业交给专门的企业经营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直管,也无法脱离所在村、社区的居民与人文地理环境。主观上,如果想把文旅业与当地群众的就业和生活改善相脱离,就违背了建设茶马公路经济文化旅游带的初衷。

基层党组织、党员和驻村干部、专干等在旅游目的地建设、运维上具有独特优势。它们一方面对地方山水熟悉,另一方面对身边群众了解,如果同时具有开阔视野、前瞻性眼光和拼劲闯劲干劲,就会对自身文化、旅游、产业具体发展、基础设施顺利建设并平稳运营、上下一心共求持续发展和共同富裕等方面将起到不可替代作用。例如,类乌齐县县委在2022年被评为214国道“党建+文旅”示范点,卡玛多乡帮噶村驻村工作队从更好服务游客,带动当地藏瓷产业发展出发,将传统文化传承、特色产品挖掘、网红打卡点营造与党的宣传紧密结合,创新提出“追随爱情追随党一生一世永不变”,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氛围感”,给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因此,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党员先锋在经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的作用,打造正确的旅游发展价值观和良好的旅游人文环境。

二、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确保旅游目的地建设正确导向

方向决定命运。现代的旅游发展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保证旅游目的地建设和塑造不偏离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意图,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牢牢把握为人民谋幸福这个国之大者,全面、完整、准确实现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文旅富民共建美好生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提出的2035年总体目标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西藏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文、旅、商、路统筹发展的茶马公路经济文化旅游带建设中要突出民生导向,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增加群众收入来源,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能力,做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让城市因文旅而名,产业因文旅而兴,民族因文旅而聚,百姓因文旅而富,通过休闲经济、乡村旅游带动百姓逐步过上高品质的生活。同时,结合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综合考虑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基因安全、人身安全以及游客涌入带来的公共安全风险等隐患,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文旅交融共促乡村建设。昌都的旅游资源所在地以乡村为主,主要道路的串联和未来交通网也依乡村而建。旅游业的发展应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和旅游线沿路党建品牌示范点建设统筹推进,与乡村振兴融为一体。旅游中最基本也往往最容易让人烦恼的进口和出口问题、开启流量承接流量,进而促进产业和就业都与乡村建设息息相关。实践经验证明,村容村貌美,村风民风好,可以使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故事与乡村人造建筑、人文体验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形成差异化的特色亮点。例如,浙江千万工程把广大乡村建设成为“一乡一品、一村一韵、一步一景”的美丽乡村,产生出美丽经济的强大推动力;芒康县拉乌村党群服务中心因增加了游客服务功能在游客的抖音传播中出圈。要充分利用自身“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高原独特景观和美丽神奇的民间传说,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并通过交通的改善将这些旅游增值地串点为线、以线带面。另外,统筹谋划推进乡村振兴和经济文化旅游带建设能够避免重复投资,多头管理,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文化旅游综合发展效率和效益,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文旅聚心共铸民族团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理念。西藏工作必须以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大力发展文旅业时要警惕“资本逻辑”产生的话语优势,预防利用资本进行各种意识形态渗透。昌都是具有浓厚革命文化和民族团结传统的藏东交通枢纽。无论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清朝大臣入藏官道、还是十八军进藏路线都有着民族团结相亲相爱的历史遗迹、故事和现代实践典型,因此,打造旅游目的地时要在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传承红色文化、革命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上多做文章,做强“茶马古道”“红色昌都”“康巴文化”名片,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在昌都旅游既能享受美景的饕餮盛宴,又得到精神的洗礼升华。

文旅固本共保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目标,强调: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要求必须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三江并流的昌都,其战略位置、气候特点和游客承载量决定了昌都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不能照搬照抄内地的一般模式,而要解决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尽量保留原生态之美,放大游客心中对高原景色特、险、美的追求和回忆,精准定位游客群体,做好昌都旅游独有生态风格和生活意境的宣传引导,共同保护好这片多彩神奇的土地。

三、发挥基层党组织组织功能提高旅游目的地文旅服务质量

严密的组织体系和密切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的优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发动群众,将群众的力量和智慧转化为发展思路,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有效实现党的领导是基层党组织组织功能的基本方面。高质量建设茶马公路经济文化旅游带,基层党组织必须增强组织力,发挥组织功能,团结带领引导尽可能多的基层群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提高旅游目的地文旅服务质量,共赴美好未来。

激发基层群众文旅保护和发展意识。从初步了解看,基层群众还有一部分对于发展旅游业和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意识不强,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做。昌都经过努力,已经打出了“卓卓康巴 传奇昌都”的品牌,打造了一系列人文景观和生态经济旅游目的地,目前整体性的全域旅游格局正在重构升级中,提出“四线合一”茶马公路经济文化旅游规划,呈现出充满希望的前景。只有广大群众真正支持参与,才能取得应有经济政治社会效益。基层党组织要在宣传市委市政府相关政策和规划等方面积极作为,提高群众关心经济文化旅游发展和从事文旅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把市委市政府的目标导向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和真正追求,从内心生发出对所在一方热土深沉热烈的爱护和从我做起让家乡更美好的情感驱动,进而在美景美食之外,以浓浓人间真情、深厚文化品位、亲清社会关系给游客带来情感精神需求的满足和对理想社会管理追求的情绪释放,打好文化牌情感牌。正如淄博烧烤能够出圈并至今仍是旅游热门目的地靠的不仅仅是烧烤而是整个社会环境和心理的打造。

打好旅游目的地文旅服务的标准牌和科技牌。文旅业的兴旺发达要好有风景、好故事,但是,旅游体验是最终能不能成为有口碑受欢迎能持续的旅游目的地的核心要素。必须解决好基础设施和诚信公平等硬件和软件标准问题,做到硬件舒适、软件舒心。基层党组织要进行扎实的调查研究工作,在组织引导、监督监管等方面发动群众力量,形成万众一心的合力,依托已有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在卫生、价格、保障、疏导等方面不断改善提升。昌都山高路远,对于身体和时间受限制的人群来说基本上是不可及的。在科技和信息社会高速迭代的时代,已经可以实现实虚结合的真切观感体验,在传播上充分运用元宇宙等新一代综合性信息技术发展虚拟现实旅游,对于扩大昌都旅游知名度,提高相关产业产品的网络传播和变现能力可以起到倍加作用甚至有可能产生引爆效应。此外,多在基础设施智慧化、便利化、易处理度和产业智慧化、观光化、体验性上想办法下功夫,通过智慧技术将文旅发展基础短板变成智慧生产、智慧生活、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的新起点和新优势。 (作者系中共昌都市委员会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