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一枝独秀不是春,民族团结绽奇葩。”西藏昌都第十一批驻桑卡社区工作队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努力探索做好民族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将民族团结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积极营造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人际网”和“生活圈”,推动社区治理思路更加明晰、各族群众更加紧密团结、民族团结创建步伐更加稳健有力。
坚持党建引领,架起民族团结“同心桥”。桑卡社区始终坚持党支部引领,以“党建+民族团结进步”为抓手,把党组织建到网格,将党的工作开展到网格,构建起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双联户”的基层治理工作机制,持续推进模范社区创建“九进”工作,引导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将民族宗教政策学习与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相结合,通过微信工作群、宣传展板、横幅推送、张贴宣传标语,“乡村夜校”培训班集中宣讲等方式,让党员带头学习民族工作政策、带头倾听各族群众呼声、带头与各族群众交朋友、带头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让党员干部成为工作的“红色头雁”。2022年以来,桑卡社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专题宣讲11场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次,集中组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29期,并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等重大节日节点,举办了民族团结文艺汇演活动。
狠抓社区治理,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社区跟以前变化太大了,街道干净了、设施完善了、治安更好了”村民阿旺曲顿说道。第十一批驻村工作队入驻以来,认真摸排“十乱”(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乱泼乱排、乱贴乱挂)问题,逐条逐项清理整治,依法拆除违规建筑120平方米。在辖区重点区域安装监控系统“天网”32个,组织“网格员”和护村队开展日常巡逻和道路交通安全、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全面筑牢社区安全防线,妥善解决隐患问题。坚持居民利益无小事,科学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位80个、摩托车停车位150个,营造了文明、有序的生活环境。组织各楼长对“绿化带”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定期对绿地苗木进行冲洗除尘、垃圾清理,并适时对缺株地块进行补植。
桑卡社区驻村工作队把创建五好家庭、文明户、先进个人等各项活动与民族团结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协商社区“两委”和群众代表,制定完善了《桑卡社区多功能健身活动广场管理制度》《桑卡社区网格管理办法》《桑卡社区楼层管理办法》《桑卡社区治安管理办法》等六个管理制度,不断推进社区治理科学化水平。设立“乡风文明榜”“诚信榜”“敬业榜”“善行义举榜”“卫生红黑榜”,定期开展评比,分批分期宣传社区居民典型事迹,带动广大居民向榜样看齐,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意识,提升社区文明建设。
弘扬民族文化,奏响民族团结“同心曲”。桑卡社区投入27万元打造民族团结广场,在春节、藏历新年及3·28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等重大节日节点,举办“民族团结如磐石 架起村社连心桥”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演讲比赛、文艺汇演、运动会等活动,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活动,每月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开展“新旧西藏对比”主题教育、“四讲四爱”专题宣讲,“三个意识”群众性宣传教育等活动,组织宣传小分队,深入群众家中,向广大居民积极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在民族团结广场和社区显眼位置张贴各类民族团结相关政策、理念,让社区居民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情,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效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来源:昌都市驻村办)